拼多多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,成立于2015年9月。依靠着微信的导流,拼多多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、家人、邻居等的拼团,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。由于其新颖的“货找人”传播成交方式,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,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。

 

 

拼多多近些年凭借其”病毒式营销“迅速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用户。拼多多较其他电商平台一个很大的优势即”拼购“,优惠幅度较大,吸引一大批忠实用户。然而,很多品牌方跟着遭殃,拼多多上出现大量低价、乱价销售的产品,严重影响了品牌方的市场价格体系,扰乱了稳定的代理系统。

 

对于大品牌来说,在统一价格下市场的需求往往是相对恒定的。任何一个商品都有自己的需求函数,即在以某一个单价点上,该产品对应一定的销量,并实现利润最大化。而它们需要的就是,找到这个合适的单价点。通常,这个单价点就是品牌方的市场指导价。以国酒茅台为例,财报显示它的毛利率能达到93.78%,在市场上有绝对的定价权。由于产能限制,当一瓶飞天茅台的官方售价是1500元的时候,它的销售额能达到最大,毛利率最高。拼多多的补贴或许对小品牌有利,但对于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品牌来说却未必。因为在需求相对恒定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,即便消费者不在拼多多上购买,也会在京东和天猫上买。一旦因为某个渠道乱价,轻则造成窜货、销售下跌,重则破坏了价格体系摧毁全渠道。

 

花几千块钱就能注册一个品牌,但是花几个亿都不一定能打造出一个中高端品牌。除了前期在研发、生产等巨额资金,后续还要不断地持续投入广告和营销费用。所以,厂商都会小心翼翼呵护自己的品牌,尽量不让它受到牵连和冲击。多年来,天猫、京东、苏宁、国美等都是从上下齐发,或者先扎根一二线城市再向三线及以下城市拓展,也就是近年提到的“渠道下沉”。渠道下沉的本质,不是降低调性,而是区域市场扩张。如果真要进军低端市场,它们往往会启用新的品牌进行切割,以避免引发现有用户群体的不满而逃离。像阿里和京东为了进入低端市场,就先后推出了淘宝特价版和京喜,而小米则果断将低端的红米独立出去。拼多多作为从“五环外”起家的平台,尽管近年宣称要进军“五环内”,但一直没有妥当解决自身的品牌升级问题,在消费者心目中仍然是一家中低档电商平台。渠道可以从农村包围城市,但对于品牌来说却是降维打击。对于大品牌而言,眼前的些许销量只是短期利益,而品牌高溢价才是长期价值所在。因此,选择渠道必须与品牌调性相符,入驻低价平台有损长期利益,甚至毁坏苦心经营多年的大好品牌。

 

品牌方也很清楚,拼多多正处在爬坡阶段,接下来会不断冲击中高端,也会利用入驻的品牌方大搞补贴、宣传、做活动。而平台若对假货和二级渠道的管控不严,容易出现挤兑,进而降低品牌方的线上掌控力度。今天,拼多多的规模已经不小了,但品牌方依然避之不及,一旦发现被侵权,就立即站出来维权。一方面,是维护消费者和自身利益,避免对双方造成损失、给品牌长期经营蒙上阴影。另一方面,则担心拼多多上的“套牌店”等假冒商家成长起来,聚集不明真相的粉丝反过来蚕食份额,伤害品牌和全渠道的利益。

 

拼多多自创立以来便陷入到假冒伪劣的争议之中。老实说,发展初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,但出于快速增长等各种原因,一直都是高举轻放,很少有什么实质性举措。等到低端市场扩张到了极限,拼多多准备进军中高端时,却发现平台已经形成了只认低价的固有消费习惯,并形成了补贴依赖症。在拼多多上采买的消费者虽然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商品,但笔者认为低价除了品牌让利、平台补贴等正规的手段外,一般商品是需要按照品牌规定的零售价进行销售的,所以很多卖家实际上是钻了拼多多补贴的空子。

 

比如早期的拼多多山寨货很多,这是商品可以低价销售的原因。但是后面拼多多平台方便接收到了诸多品牌的控诉,渐渐地平台与品牌达成了一些协定,山寨货慢慢的淡出平台。但是一些卖家又开始以低价销售。这时候需要品牌和平台协力解决好这类问题,百博卫士认为拼多多控价做好了,基本上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掉。

 

目前拼多多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投诉,投诉的方式有三种。

 

A.通过信息层面的对比,投诉对方疑似售假。

 

B.通过购买的方式,鉴定其产品真伪,投诉结果为链接下架。

 

C.通过旗舰店盗图或者反盗图投诉。

 

拼多多控价后的结果:

 

1.该商品永久下架;

 

2.限制售假店铺(包括关联店铺)的资金提现;

 

3.扣除商家保证金及/或商家账户货款余额作为消费者赔付金,用于对假货订单消费者进行赔付;

 

4.根据售假程度以及销售历史,平台有权下架售假店铺所有商品,不能上新;

 

5.根据售假程度以及销售历史,平台有权终止与该商家合作。

 

以上就是品牌方拼多多电商平台被侵权后如何维权的内容,如您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直接联系右侧在线客服,或将您的联系方式发送给百博客服,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发送相关资料。